杭州今年养老服务有哪些新举措
杭州老龄化发展迅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:截至2017年底,杭州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167.18万人,占总人口的22.16%,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26.97万人。
面对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,杭州一直在想办法。2月1日,杭州市民政工作会议举行,一系列即将出台的养老服务新举措,将为杭州老人的晚年生活带来哪些改变?
试点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
试行居家养老“一卡通”
社区居家养老是最基本、最重要的养老模式,同时也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短板。今年,杭州旨在打造“最具养老幸福感城市”,探索构建“以居家为基础、社区为依托、医养护相结合”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。
在“住”上,杭州将加快推进宜居社区建设,试点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。记者从民政部门打听到,家庭适老化改造,就是将卧室、厨房、卫生间等设施改造成更加适合老年人生活的模式,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更多便利。
在“吃”上,杭州将完善助餐服务长效机制,扩面提质助餐服务。比如,西湖区将在今年推广完善“互联网+助餐”服务,扩大对行动不便老人送餐上门的服务面。同时,对全区助餐网点进行营养配餐指导,着力满足糖尿病、高血压等慢性病老年人的特殊膳食需求。
在“用”上,作为移动支付之城,杭州将试行居家养老“一卡通”。联合阿里巴巴、杭州市民卡等信息化资源服务商,打通居家养老基本服务清单、市民卡商户准入办法、养老服务补贴结算规则等政策堵点,整合现有智慧养老信息系统,在部分区、县(市)试点设立市民卡养老专户,实行统一结算支付。
滨江互助式养老方式“升级”
探索开发适合房源和激励措施
目前,杭州各个城区已涌现出一批有代表性的为老服务治理模式。比如高新区(滨江)的互助式养老志愿服务项目,将青年志愿者引入养老机构同住,既缓解了年轻人的住房压力,也让老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晚辈的陪伴。
记者了解到,今年这项特别的志愿服务还将继续“升级”——在招募对象上将实现多元化,侧重具备心理、法律等专业资质或文艺类特长,以及有志愿服务组织经验的申请者。
同时,在志愿服务类型上实现多元化,除了陪伴类志愿服务外,拓展教学类、文娱类、专业支持类志愿服务形式,更加贴近老年人生活。
此外,高新区(滨江)将进一步修改完善入选机制、考核机制、激励机制等量化指标,引入入住志愿者星级评价体系,对星级志愿者有相应激励举措。加强和部门及周边企业的联系,探索开发更多适合的房源或其他相应激励措施,吸引更多企业青年加入志愿服务队伍。
加大失能失智老人保障力度
大力发展“嵌入式”微机构
“老年人不愿进养老院。”——在杭州,这一传统观念已在老人群体中渐渐转变。这得益于养老机构日益完善的标准化服务,以及越来越多在家门口触手可及的“微型养老院”。
杭州提出,今年要做强养老机构护理功能,设立失智老人专区,并大力发展“嵌入式”微机构。以承办杭州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为契机,加快建设镇街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。推进公建民营,集中改造一批敬老院,通过标准化建设、连锁化经营,打造品牌化为老服务机构。
为了引入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市场,杭州今年将实施新一轮养老服务资金补助政策。除了资金外,还将构建养老服务人才评价、培养体系,持续完善护理员激励机制,切实解决人才合理流动和力量短缺问题。
百花齐放,也要“开”得有质量。对于机构养老有需求的老人,杭州将完善需求评估标准,精准医养结合、喘息服务等刚性需求,加大经济困难失能失智老人的保障力度。对于各个梯度的养老机构,杭州将推动建立养老机构建设、服务、管理标准和人员资格、考核评估系统,推广养老标准体系化。
文章来源: 杭州养老网 https://www.hzyanglao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