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,在西湖边长大,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、一花一树,也熟悉那里的公园与湖水、小山与夕阳,还有那条现在赫赫有名,但在50年代中期却人烟稀少的、安怡宁静的马路——南山路。道路两旁有两排高大的法国梧桐树,整齐静默地站立着。后来我去欧洲一些国家的城市时,路边生长着的梧桐树与小时候见的并无不同,一样的高大,一样的整齐,一样的安静,以至于有时我会产生置身于小时候的南山路的恍惚。但不管身处何处,最挂念的还是我的妈妈。
对待我们兄弟姐妹,她表面上十分严厉,实际心里装满了爱与温暖。小时候我在西湖里玩耍时不小心溺水,被别人救上来送回了家。妈妈把我放在卧室地板的垫子上,在我的头前方放一个盛有半碗米的碗,虔诚地跪在碗前,一边落泪一边念念有词,内容大抵是保佑我恢复健康之类的。还有一次,我在公园里玩耍,突然被绊倒,眼角眉梢正好磕到一个石凳子角上,顿时血流如注。妈妈像疯了一样,抱起我就朝公园外奔,急急忙忙叫了一辆黄包车去医院,结果缝了六针。直至今天,我的疤痕还依稀可见。
长大后,我因故搬离南山路,在东北这片黑土地读书、下乡、工作。再后来又去了非洲,离开妈妈30年,甚至有25个春节没有回国与她团聚过年。但我始终没有忘记小时候的生活环境以及妈妈的辛苦付出,因此总想给她一个幸福的晚年。
图为参加手作的陆翠娥长者
在她80多岁时,因为妹妹们定居在德国,我曾带她去德国、法国、香港和澳门等地小住过一段时间。但她却喜欢杭州,这个她居住了大半辈子的城市,哪怕她其实是苏州人。
每每看到她的独居生活,我总想给她一个舒适安逸的环境,为此买过房,但她嫌独自居住有些空旷,且没有熟识的邻居;也带她去看过杭州新出的养老院或养老公寓,但她不是不愿意,就是在现场觉得不错之后又反悔。前几年,海月随园嘉树还没完全建成之时,我便带妈妈现场看过,许是当时尚未完工,无人入住,所以她的答案显而易见,依旧是不愿意,最后只好退回订金。
图为海月随园嘉树
直到去年年末,海月随园嘉树推出短期试住体验,我抓住机会,决心办理三个月的试住作为适应新环境的缓冲期,当然前提是我陪同着一起居住。
图为75方样板房实景图
起初,她如往常一般,不太适应,每隔一两周便嚷着想回家,我也依她,每周回家一次。慢慢地,她开始意识到海月随园嘉树的便利之处,如设施齐全,上下有电梯,食堂一日三餐可多样化选择,还有管家们贴心的服务和热情的态度等。种种因素叠加起来促使妈妈改变了想法,尤其是认识了一些差不多年龄的人,一起话家常、参加活动、看表演,还交到了不少朋友。眼看着妈妈在新环境中越来越如鱼得水,有时我逗趣地问她:快个把月了,要不要回家去转转?她总会摇头婉拒:回去也没有什么事。
小时候妈妈尽心竭力抚养我们长大,现如今,早是我们尽孝回报的时候了。只是前期不断地尝试各个国家、各种方式的养老模式,今年已95岁的她才最终确定下来。现在我们已经签订了长期居住的合同,决定让从小辛辛苦苦抚养我们长大的母亲有个安居晚年的好地方,即海月随园嘉树。
作者:海月随园嘉树长者陆翠娥儿子Bruc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