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随园一百天
作者:海月随园嘉树在住长者吴洵
日落日出,月圆月缺,春夏秋冬,燕来雁归,沧海桑田,都能使我们感受到时光的过往。转眼间我们入住海月随园嘉树养老社区(简称海月随园)已整整一百天了。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,一百天并不算长;但对于一个已经85岁高龄的老人来说,一百天是何等的宝贵!
图为海月随园嘉树
在这一百天里,我手机铃声响起的次数比以往一百天都多许多,问的最多的便是:你在养老院待得好吗?习惯吗?感觉怎么样?……我虽作了一些简单的回答,但他们总还是有些不放心,现写下此文,向各位关心我们的亲友们谈一谈入住后的一些感受。
心灵的年轻化
我家原住120平方的房子,各方面居住条件都不错,却是典型的“空巢老人”之家。我与老伴平日里与外界联系少,时常在偌大的家中相互对望,我看她满头白发,她看我满脸皱纹,越看越老,不禁百感交集,心戚戚矣。“我们老了”这四个字一直笼罩在我们心头,也因此产生了忧虑、不安、恐惧和郁闷的心情,外加一些慢性病的困扰,增加了衰老感,从而形成衰老、焦虑、疾病的恶性循环。
图为作者,图源自吴洵美篇文章
自从住进养老社区后,经管家的介绍和亲眼目睹,我发觉园区内90岁以上的高龄长者比例很高,而且他们思路清晰,行动自如,满面春风,还能参加许多活动。有一天,我在前台与前来泡茶的老奶奶闲聊,我问她健康长寿的秘诀,她答:“我还不老!今年只有96岁!”这一句话令我震惊不已,一个“只”字,既显示了她对人生衰老的认知,又显示了她乐观的心态,我深知无须再问什么。反观自己,与她形成鲜明对比,平时愁眉苦脸,就是“已”字在作怪。还有一次我在食堂吃饭时,与一位90多岁的老大爷就人口老龄化问题聊开了。这位老大爷说:过去常说人生70古来稀,这已经out了,现在生活条件好了,医疗水平也提高了,已经是人生70多来兮,到了80不叫稀,过了90有的是,活过100也不奇。这不是这里个别老人的想法,而是园区内绝大多数人的共识。
图为作者,图源自吴洵美篇文章
这些所见所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开导和启发,“我老了”的自我认知逐渐被改变,像是阳光照亮了我的心灵,驱散了之前的愁苦郁闷。心灵年轻了许多后,我逐步融入到园区快乐的大家庭中了。现在的我,在园区内可只是一个“中年”人!
安全性提高
我们空巢老人最当心的是安全问题,特别是看病难问题。入住海月随园后,这个最令人头疼的事情有所解决。这里配备了有医务室、护理院、健康管理中心等,一些多发的慢性病和小毛病都可以在医务室就诊;而日常所需服的药物,只要把病历本和社保卡交给健康管理中心,就可以等着工作人员配完送到手中,一周两次,不需要自己东奔西走,十分便利。例如我老伴常期服用托法替布,这些名称拗口、品种稀缺的特种药,他们也会千方百计配到;如若发生特发性病或一些大病,健康管理中心和管家便会协同配合,直接通过绿色通道将患者送到附近医院救治;重病治愈后需要康复的人,可住在园区内的护理院,待康复后再回到老年公寓的家中。
图为健康管理中心,图源自吴洵美篇文章
除此之外,园区内每户人家都安装了安全报警装置,一拉红线,瞬间亮起红灯,马上就有工作人员打电话来询问情况。我家75平方的房内有6个报警器,在家不管何时何地,只要发生意外,立即可以拉响警报。有一天夜里,我老伴上厕所时突然痔疮发作大出血,拉完报警器后5分钟内,夜班管家、医生和保安三人同时赶到家中,经过专业处理后止住了血。第二天清晨,另一位管家接班后第一时间赶到我家询问病情,确认是否需要送医院。好在血止住了,并无大碍,得到了圆满解决。
图为拉响警报后救急人员正在赶赴现场
可以说,与原来家中相比,我们的安全更有保障,居住得更放心。当然,这并不是说看病难的问题完全得到了解决,只是这个难并不在海月随园,而在医院本身。
文化生活丰富多彩
我们入住随园的老人,来自五湖四海、各行各业,其中最年轻的只有60岁,最大的有96岁,年龄跨度大,兴趣爱好各有不同。随园养老为了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,专门设置了文艺活动部为大家服务。园区内设有多功能厅、棋牌室、影音室、书画室、手工制作室、阅览室、健身房、小教室等,供大家免费使用。活动部会定期举办各种活动,以满足老人们参加各项活动的需求,每位老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,在这里大显身手,一展风采,展示夕阳红的美丽人生。
图为常青树学院结业仪式现场
随园的老人有的是多才多艺,有的是专才精艺,每个活动室每日都人气爆满,热闹非凡。逢年过节,园区内还会组织大型而精彩的专题活动,争取让每个老人都能参与。可惜我是一个没有艺术细胞的人,既没有什么爱好,又没有什么专长,更没有什么绝活,棋牌类的活动也不擅长,因此对于许多娱乐活动,一般都是以观众或是旁观者的身份出现,图热闹、鼓掌捧场诸如此类。但这也不错,开心一下,对身心健康有许多益处。不过,健身房我还是常去的,主要目的是锻炼身体,力求做到量力而行,适可而止。
图为海月随园嘉树新春联欢晚会现场
摆脱生活琐事的困扰
古话说,人生开门七件事,柴米油盐酱醋茶。我们虽然是空巢老人之家,但依旧是样样少不了。毕竟民以食为天,每天三餐饭是不可或缺的,只是对我们而言,如何保证一日三餐却已有点无能为力了。在原家里住着的时候,有一次刮风下雨,我撑着伞拉着小拉车去买菜,显得有些狼狈。一位素不相识的大嫂看着我满头白发、艰难行走的模样,好心地说:“大爷你那么大的年纪了,还亲自来买菜啊!”并热情地提出要帮我拉车子。说者无心,听者有意,我被简单的几句关心触动了。老人动作慢,胃口小,买菜、洗菜、烧菜要花一个上午的时间,吃饭却只需要几分钟,所以有人形容老人“做饭半天功,吃饭3分钟”。为了解决这个困扰,我曾尝试过雇佣保姆,但失败了;也曾尝试过平台网购,依旧是失败;当然还有依靠子女,不过他们都有自己的家庭,还要工作,“常回家看看”已是最好的情况。当一日三餐成为空巢老人的一道难题时,只能采用“每天马马虎虎随便吃一点算了”的解决办法。
图为海月随园嘉树厨房
入住海月随园嘉树之后,这个问题得到了根本性解决。这里有一个名为“随园食坊”的、菜品极其丰富的食堂。每天8点半食堂会公布当日中晚餐的菜单,每天都有不同的菜品,主食有米面搭配,粗细搭配,硬软搭配和干稀搭配等,菜肴有荤素搭配,制作工艺也多样化,炒、焖、煮、蒸、炸、烤等都有,所以每天都有十几种菜品可供选择。
图为疫情前长者们在随园食坊聚餐
当然,如果感觉吃得不过瘾的话,距养老院西门不到两百米的地方有个永辉超市,其规模不亚于物美和沃尔玛超市。我们可以在散步时买点食材回家,在家里的小厨房里动手做一些解解馋。总之,在海月随园里吃饭用餐,可以体现在省心、放心、随心、省事、安全、营养、可口、美味这几个字眼上,从根本上解决老人吃饭难的问题。
图为永辉超市
良好的家政服务
海月随园为了让在住老人能安心养老,有一套系统、规范的家政服务班子,由管家、保洁和维修三个团队组成,且各个班子都有自己的劳动制度和规范的操作程序,既有分工,又相互合作,配合默契。
就保洁而言,每户人家一周打扫一次卫生,哪户人家在星期几哪个时间段打扫,都是按计划表执行的,打扫时,两位保洁人员分工明确,谁干什么,从哪里开始,到哪里结束,都是按照培训时的规定严格进行,而且主人在不在家都是相同的标准。
图为保洁人员工作场景
工程队的维修人员可以说是随叫随到,家里这堵那漏,这破那坏,完全不需要发愁,一个电话,工程维修人员几分钟就到,所有问题便能迎刃而解。
至于管家,与我们老人的关系更为密切,是与我们打交道最多的人。我们随园的每位管家可不是农村里来的那些大嫂大妈,都是一群有大专及以上学历、经过家政服务专门培训后的年轻人。她们实行日夜轮班制,24小时服务,每天敲门必问,有叫必到,有事必办,有求必应,服务贴心,举止文明,礼貌待人,相处和谐,温柔可亲。
图为管家与老伴的合影,图源自吴洵美篇文章
我老伴因牙痛需拔牙,我们的管家亲自陪同前往牙科医院,拔牙后因为疼痛不能吃东西,人瘦了好些,管家主管几次到家慰问,并对楼层管家做了详细交待。对此我们深感暖心。有些行动不便或因某些特殊原因无法去食堂用餐的老人,管家还会送饭菜上门。疫情期间社区封闭式管理,快递员按规定是不能进入园区的,因此放在园区门口的快递由管家一一分捡后送到每户人家门口。每个管家对各自负责的老人的身体健康、个性、爱好、家庭成员信息等都了如指掌,便于她们更好地为老人服务。可以说,随园的管家是我们随园老人最可亲的贴心人!
图为管家小顾与老伴的合影,图源自吴洵美篇文章
良好的邻里关系
随园是我家,大家帮大家,这是我入住这里一百天里的另一个深刻体会。入住随园的老人都是获得较高学历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,而且都是经历过风雨见过世面的老人。在海月随园,大家住在一起,就像是在一个工作单位里一样,抬头不见低头见。但实际上又有些不一样,大家都是独立的个体,彼此间没有工作上的联系,相互间没有利害冲突,更没有什么“勾心斗角”。大家既是同志、朋友,又是邻居和随园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,谁家有难大家帮。
有一次我打乒乓球出了汗,一不小心受凉而感冒发烧,当时正是杭城疫情防控严格期,护理院内不允许配感冒药,管家和健康管理中心很是着急。邻居王大妈得知后,马上拿出她家自备的清开灵来给我救急。我服用了一天后,烧便退了,精气神也回来了。
图为乒乓球比赛
又如冬至那天,园区内举办包饺子活动,包多少就可以无偿拿多少。我和老伴都是南方人,不会包饺子,因此一个都没有拿。另一位邻居大妈是包饺子能手,她把拿到的饺子分了一大包给我们,冬至那天我们吃的是饺子味,感受到的却是友谊情。
图为春节期间举办的包饺子活动
另外,海月随园房子结构是二梯8户式,一条长约50米的走廊将8户人家连在一起,便于平日里的相互串门,而且邻里间在走廊里碰面时都会相互招手问好,天气变化时也会相互提醒如何防暑、保暖,外面市场有什么促销活动时也会相互告知。值得一提的是,管家主管把整幢楼的各户人家、各位管家和有关人员组成一个聊天群,进行日常沟通联系。如果大家感觉聊得不尽兴,还可以三五成群地约着在楼下前台进行海阔天空的面聊。冬日里若有太阳,还可以在广场座椅上坐着,一边晒太阳,一边谈天说地,既可舒展心情,又可增强邻里友谊。这与过去我们住过的一梯一户、一梯二户和一梯三户的高楼住宅完全不同,那些都是各家自扫门前雪,不管他家瓦上霜,隔壁邻居姓什么,家里有几个人彼此都不知道,仿佛老死不相往来一般。
图为边晒太阳边聊天的邻里们,图源自吴洵美篇文章
闲庭信步
园区内有一个小广场,有一条宽阔舒畅的、禁止停放非机动车的步行道,广场四周还有一条可以遮风挡雨的长廊,都是茶余饭后散步的好地方。俗语说“饭后百步走,活到九十九”,不管是否有科学依据,散步对身心健康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,既可以放松心情,又可以锻炼腿骨,是人生静中有动、动中有静的一种生活方式。在这幽静的园子里散步,不用受外来车辆和嘈杂人群的影响,特别舒心。因此,在这一百天里,散步是我每天的必修课。
图为作者正在散步,图源自吴洵美篇文章
散步时,我常会回忆起自己走过的人生路。我从22岁大学毕业后,直到73岁才彻底离开职场,在这五十多年的春夏秋冬里,因工作原因去过太平洋、印度洋和大西洋沿岸的几个国家,到过我国南方低丘红黄壤地区的大部分地方,转过山沟、爬过山坡、站过实验室、爬过格子、敲过键盘……忙忙碌碌大半辈子,其间走过的青山绿水都来不及去细细欣赏,看见的一马平川也没有时间去畅快逛逛,更没有时间在城市的霓虹灯下喝喝咖啡,聆听那悦耳动听的交响乐。过去五十多年里,我的人生除了工作,还是工作,当想到自己该歇一歇时,已是满头白发的耄耋之年。每每想到此处,便深感人生短促,生命可贵!怎样让自己有限的生命不断发光发热,创造无限的美好未来,真是每个人穷极一生都会认真思考的问题。
在书房游世界
在海月随园嘉树有一个空间富余、设备完善的阅览室,里面有电脑、杂志、报纸及琳琅满目的书籍。有些书来自萧山市图书馆,定时轮流更换,因此又名为“萧山区图书馆流动站”。
我嗜书如命,感觉只要手中有一杯热茶,案头有一本闲书,人生便会其乐无穷。因此我把这个阅览室当作了自己的书房,一有空便会到这里来,泡上一杯茶,选一本闲书,悠哉悠哉地看着,颇为惬意。在这一百天里,我认真阅读了《物质结构学习指导》和《走遍中国一一山东省》。前者是一本专业性很强的书,内容与我专业擦边,使我增长了许多专业知识。后者是一本闲书,因为我曾在山东工作多年,跑遍山东半岛丘陵地区的山山水水,此书不但勾起了我年轻时在山东工作的美好回忆,还填补了许多我对山东未知的空白。当人年纪大了,没有精力四处玩耍之时,自然界的高山大川、闲云野鹤、青台巨石及浓郁春色等美景,不是非得亲临其境才能获得乐处。当坐在书房里,静下心来细细阅读书籍时,也能获得享受。